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朝鲜半岛仁川登陆迅速越过三八线,战火很快燃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序幕。其中180师便匆忙参加了第五次战役,此次战役被称为抗美援朝战场上最惨烈最严酷的战役,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兵团作战。
志愿军投入3个兵团,朝鲜人民军投入2个军团总计60万人,和李奇微领导的美军及联军展开了殊死战斗。最终,此役双双看似打成平局,并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转折点,迫使美军坐到了谈判桌前。但志愿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军队损失之惨重,人员伤亡之严重程度,让几乎整整一代中国将领们常常扼腕叹息。
彭德怀更是将第五次战役,视作他一生四次军事失误之一,而作为这场战役中的主要作战部队180师,更是几乎全军覆没,被俘人员多达7000余人,而其中不乏高级别将领。吴成德就是所有被俘人员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因为他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人员级别最高的将领。
怀揣报国心,赤子上战场
1912年出生于山西一个小县城的吴成德,抗日战争期间就入伍参加了革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炮火的洗礼。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名师级军官。1950年10月,吴成德随着在编的第3兵团第60军180师,走上抗美援朝的战场,担任180师代政委和政治部主任一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吴成德也不例外。而军人的最高荣誉更非英雄的称谓莫属,吴成德和他的战友们就是抱着保家卫国,争当英雄的崇高信念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战斗中。
1951年4月22日,吴成德作为志愿军第180师代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打响前进入朝鲜。像所有的志愿军一样,在紧急征召下匆匆忙忙投入战斗,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在五月中旬和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将敌方的战线撕开了一个口子。胜利在望一举击溃以美军为首的联军指日可待。这时候,连日行军的志愿军早已疲惫不堪,弹药和物资也严重匮乏,只好停下来等待后勤补给。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机决定着战争的输赢,志愿军漫长而迟缓的补给线,将战机一点点消耗殆尽。他们没有如愿等来自己的补给部队,却被拥有现代化代步工具的美军,及联军以最快的速度堵住了被撕开的缺口。先机已失,以彭德怀元帅为首的志愿军高层下令主力部队后撤休整。美军立刻发现了志愿军后撤的意图。最高司令李奇微果断派出20个装备精良的联军师团,开始全线追击志愿军,志愿军主力部队面临被围歼的危局。
5月21日,志愿军第60军的180师临危受命。他们接到命令在后撤转移前,全力阻击美军联军至少3天以确保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敌三天后,180师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任务,却在接到撤退命令准备转移时,发现已经陷入五倍于自己的敌人包围中。在那个狭窄的山谷里,180师的所有战士寻找一切突破口,包围圈外的援军179和181师此时已自顾不暇。敌人越打越多,包围圈层层加码。如果179和181师继续救援行动,非但救不了180师自己也会被敌人包了饺子。
外无援军内无后续的物资弹药,180师陷入绝境。一万多名战士如何突破敌人的层层包围圈活着和大部队会合?摆在了以吴成德为首的师团干部们面前。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
决定下达后,吴成德安排了师部的转移事项,便骑马去各团视察。在一个山口他意外发现了300多名行动困难的伤员。以他们目前的身体状况,随大部队转移完全没有可能。看着战士们充满渴望的眼神和满怀担心的询问,原本打算和师部一起突围的吴成德,瞬间做了一个将影响自己一生的决定,带领300多名伤员踏上了突围之路。
战,我所愿;死,亦我所愿
吴成德唯一没有料到的结局是那个战与死的中间地带。不出预料吴成德没有能够成功地带领伤员们突围。在与实力悬殊的敌人战斗了整整一夜后,吴成德带领剩下的伤员走进了大山。在没有弹药没有粮食的大山里,他们几十个人和敌人打开了游击战,坚持了14个月打到只剩三个人时,吴成德被美军拉网式的搜山队俘获。
如果他当时将伤员交给他们的直接领导,自己骑马跟随师部突围,也许他的人生会是另一种光景。毕竟当时突围成功的不在少数,180师的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皆成功突围。而团级干部突围成功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作为抗战时期就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崇高的信念不允许他有丝毫私心杂念。他终将生的希望留给了300多个伤员那希冀的目光,将死的可能留给了自己。
这场惨烈的战斗,为志愿军贡献了多个耻辱之最,被俘人员最多的一次战斗,整个抗美援朝被俘20000多人。此一役竟然多达7000人被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11000人建制的180师,竟然只有4000人战后归建,被俘人员级别最高,且高级别人员最多的一次战役,也是让彭德怀元帅大怒咆哮的一次战役,更是让彭老总深深自责落泪的一战。
不是战场胜似战场,在看不见刀枪的地方,才更考验一个人的意志
也许在吴成德和他战友们的词典中,从来就没有被俘这个字眼。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战俘这个字眼仿佛是白纸上的污迹。
华服上的破洞让人无法接受,却没有人思考过,有时候生,反而比死更磨砺人的意志,更考验人的忠诚和信念。在监狱,在战俘营,在这些看不见刀枪的战场他们以对党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吴成德被俘后被送进了釜山战俘监狱,美军很快知道了他的身份。作为志愿军战俘中级别最高的将领,美军以为奇货可居。战争还在继续,美军企图从吴成德口中探听志愿军的军事情报。遭到拒绝后,便用精神折磨法逼迫他就范。
美军在关押吴成德的房间门口安了两个大喇叭,日夜不停地重复播着吴成德快交代。在进行精神折磨的同时,美军还用酷刑对吴成德的肉体进行摧残。长期的虐待让吴成德的身体极度虚弱。他的体重从130多斤降低到90斤。
当中美板门店谈判正式开始时,面对战俘遣返问题,美军又企图利用吴成德高级将领的身份作为突破口。他们使用各种手段,许下种种优渥条件,威逼利诱,引诱拉拢吴成德背叛祖国。以通过他突破志愿军战俘们的心理防线,让战俘们放弃回到祖国遣返台湾和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为自己造势,凡此种种,均遭到吴成德严词拒绝,他始终坚持自己要返回祖国。
盛裘虽美非我愿,蔽履虽破是吾心
战争结束,终于如愿回到祖国怀抱。1953年9月2日是吴成德一生中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几个美军提着水桶,拿着一套崭新的衣服来到了吴成德的房间。作为志愿军战俘中级别最高的将领,美军显然不愿意出现在新闻镜头里的吴成德,是一副受尽折磨的邋遢模样。那样实在影响美国在国际上的声望。
吴成德也看穿了美军的意图,他不愿意陪着美军作秀,更不愿意脱下自己从国内穿来的志愿军军服。虽然衣服已经脏破不堪,鞋子也张嘴豁牙。但那是他对祖国的思念,是他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他精心地缝好了鞋子,穿着自己的蔽衣破鞋走出战俘营,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怀抱。而那双随吴成德跨过鸭绿江承载着一个战士对祖国无限忠诚的鞋子,最终被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收藏。赋予了它更神圣的使命,勿忘历史,勿忘为祖国和平,人民幸福付出了毕生精力,甚至生命的志愿军战士们。
守得云开见月明
回到祖国的吴成德一行受到了祖国的热烈欢迎。当时的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上将和代表中方和美军谈判的首席代表黄华亲自接见了刚回国的战士们。祖国敞开怀抱的接纳姿态让不懈抗争。历尽磨难回到祖国的吴成德感动得热泪盈眶。
随后吴成德被安排休养,在身体逐渐得到恢复后,他被派往辽宁盘锦大洼农场担任场长。吴成德抱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工作中,不但和群众们打成一片,还把家从繁华的大北京搬到了偏僻的小农场。将自己的余生贡献给了大东北。
1982年吴成德被恢复享受军级待遇。1996年3月吴成德在老家去世。虽然他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级别最高的战俘,但他没有背叛国家没有辜负人民,更不是贪生怕死之徒。他可以堂堂正正地告诉后代告诉所有人,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曾经保家卫国的英雄。
志愿军美军吴成德彭德怀战俘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